宋代淳安(遂安)郭村詹氏顯赫一時,有詹安躬教五子舉進士;有詹儀之官至禮部侍郎,以理學顯;有詹骙狀元及第,官至龍圖閣大學士;等等。詹家人在為官為學的經歷中,留下了部分文書墨跡,這些資料一直為詹家后人珍視并保存,被歷代學者稱為“詹氏墨寶”。
詹氏墨寶主要有:宋高宗《敕詹棫、王曮易任牒》卷、宋孝宗《敕詹棫及夫人等書》卷、朱熹等三家六札卷、宋孝宗《授詹儀之文林郎敕牒》卷、宋孝宗《賜詹骙詩拓及詹骙謝表》卷等。
宋高宗《敕詹棫、王曮易任牒》卷。此書卷綾本,縱25厘米,橫190厘米。為宋高宗敕詹棫(詹儀之父)、王曮易任的文書,有紀年二:“紹興十一年(1141)三月四日”“紹興十一年三月八日”。有高宗構、中書門下平章事檜、參知政事尚、權中書舍人才邵等七人落款。
宋孝宗《敕詹棫及夫人等書》卷。此書卷綾本,縱25厘米,橫80厘米。為孝宗敕詹棫為左朝請大夫、敕詹棫夫人為安人。有紀年一:“乾道六年(1170)十一月六日”。
宋孝宗《授詹儀之文林郎敕牒》卷。此書卷綾本,縱25厘米,橫166厘米。文林郎,文散官名,屬吏部。敕牒中有紀年二:“淳熙十六年(1189)四月十一日”“淳熙十六年四月十四日”。在敕牒和紀年上鈐官印多方,殘損不可辨識。此卷對研究宋代敕牒制度有一定參考價值。本幅后有明代陳敬宗、俞文恕、任惠、孫復、余思寬等題跋。鈐鑒藏印“王非眼?!?。
朱熹等三家六札卷。此卷為南宋朱熹、張栻、詹儀之三位學者的信札合卷,其中朱熹信札兩通、張栻三通、詹儀之一通。為朱熹、張栻與詹儀之往復答問、闡明學術、針砭世風的信件。據三人信中所署官職推斷,信的書寫時間當在淳熙六年(1179)。此六通信札后有明、清學者題跋23段。這件文物保存了三位宋代著名學者的論學墨跡,對于研究南宋書法史和學術史具有極重要的史料價值。
宋孝宗《賜詹骙詩拓及詹骙謝表》卷。此卷為拓本(詹骙謝表為墨本),長70厘米,寬20厘米。卷首有明代學者陳登篆書“宋孝宗皇帝賜詹骙詩”。卷后有南京國子監祭酒陳敬宗、南京工部侍郎吳政、南京監察御史范霖、通政使司余可才等48家歷代士子學者的題跋。
詹氏墨寶歷經800多年的風風雨雨,雖屢經兵燹卻保存至今。邑人明代進士余國禎就曾親歷三次險遭遺失的經過,他在《閱詹氏家藏文公真跡紀異》一文中記述如下:“當崇禎季年,邑顯宦第四郎者,氣豪俠,假是卷閱之歲余,無歸意。詹裔國鼎氏糾族輩,所以求之者百計,無效。至甲申五月,丐其狎客一言,忽擲還之。越日而宦至,負芻之禍作百堵,奧藏悉燼焉。詹氏乃大驚異,自是緘益加毖。不意,辛丑秋有以卷聞郡侯者,檄縣以征,雷霆之勢,虩虩岌岌矣。國鼎則負鉆搏顙,哀吁當事,以佚于兵火告,而其事遂徐徐寢?!?/span>
詹氏墨寶在清光緒年間以前,一直保存于郭村詹氏家族之中;光緒以后,保存在獅城詹氏(郭村詹氏后裔)家中。千島湖形成后,獅城詹氏移民到江西省崇仁縣,詹氏墨寶也被帶到崇仁縣。上世紀80年代后期,詹氏墨寶流落海外。90年代中期,中國文物拍賣市場逐漸形成,海外文物漸漸回流,由拍場購得宋高宗《敕詹棫、王曮易任牒》卷、宋孝宗《敕詹棫及夫人等書》卷、宋孝宗《賜詹骙詩拓及詹骙謝表》卷等。2001年,故宮博物院從香港嘉德拍賣公司購得《朱熹等三家六札卷》;2002年,又從北京嘉德拍賣公司購得宋孝宗《授詹儀之文林郎敕牒》卷?,F在詹氏墨寶均收藏于故宮博物院。
詹氏墨寶對于研究和考證郭村詹氏家族士子職任、詹儀之與朱熹及張栻的交往、狀元詹骙的籍貫故里等,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參考和歷史文獻價值。同時,它也保存了歷代76家題跋者的書法墨跡和詩文,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2016年5月,淳安縣檔案館與故宮博物院聯系,將珍藏在故宮的詹氏墨寶進行復制,把復制件帶回縣檔案館收藏。2017年10月縣檔案館新館啟用,在查閱大廳三樓展出復制件,這在當地引起了關注,此舉被譽為淳安檔案文化建設中的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