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鱗圖冊是舊時為征派賦役和保護封建土地所有權而編制的土地登記簿冊。冊中將田地山塘挨次排列、逐段連綴地繪制在一起,標明所有人、四至,因其形似魚鱗而被稱為“魚鱗圖冊”。魚鱗圖冊制度,是中國封建社會建立的科學的土地賦稅管理辦法,圖冊中詳細登記了每塊土地的編號、土地擁有者的姓名、土地畝數、四至、以及土地等級。還把每塊土地形狀繪制成圖,每冊前面又有土地的綜圖。宋時婺州等地即曾編造。明洪武年間命各州縣分區編造。至民國、解放初年,仍然有具冊之舉。
金華市檔案館所藏“湯溪縣魚鱗圖冊”共416冊,每冊頁數不等,總計70546頁。據考證,圖冊攢造時間在清同治至光緒年間,小部分為民國補造。該圖冊以“莊”為基本的建置單位,詳細記載了湯溪縣湯塘莊、蔣村莊、祝下莊、西山莊、京東莊等73莊的田土情況。這批資料數量眾多,系統性強,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